消费日报网讯(李跃武)针对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4日,河南省商务厅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服务保障全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开业,做好促消费工作。
《通知》主要从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疫情防控的指导督促、有序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开业、引导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转变服务方式、加快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拓宽电商消费渠道、加强农商互联、创新消费和经营模式、畅通物流通道、强化政策落实、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要求。
全省商贸流通企业有序实现复工开业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和商务部《关于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动商务领域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河南省将组建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开业服务专班,摸排梳理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防护用品、员工返岗、物流配送、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推动企业复工开业。
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尽快复工开业,确保产业链顺畅。在满足基本民生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指导与休闲娱乐等升级消费需求关系密切的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变化及防控要求,进行前瞻研判,适时复工开业,逐步恢复消费信心和市场活力。
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转变服务方式: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该通知要求河南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企业用工、采购、加工、配送等各环节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动农产品产地和批发市场为中央厨房、餐饮企业提供平价肉、菜、粮、油等食材。发挥团餐在疫情期间餐饮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骨干餐饮企业与机关单位、新开工工地、大型企业等有团餐需求的单位对接,提供团餐配餐服务。
同时推动品牌餐饮企业扩大熟食、点心、速冻菜肴等速食的生产,鼓励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支持餐饮企业开展外卖服务。
鼓励餐饮企业下沉社区,设置“移动食堂”和便民供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餐服务。鼓励美发等行业开展“线上预约、线下定制”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农商互联:确保鲜活农产品能够产得出、运得进、送得到
指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挥“调节器”和“蓄水池”作用,保障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
指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确保鲜活农产品能够产得出、运得进、送得到。
积极发布农产品供销信息,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着力发展订单农业,做好农产品滞销风险的预警防范。
创新消费和经营模式:推动“宅经济”发展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消费市场新变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研发线上“办公、教育、娱乐”等软件,激发“网上办公、线上教育、网络游戏”等新的消费热点,大力推动“宅经济”发展。
鼓励代购集配,提倡小区统一订购、直接配送,支持商超推出“蔬菜包、水果包、粮油包”等套餐包服务,实现无接触购物。
组织大型商超、农批市场、农业合作社与社区结对,开展定点直供。
支持商超企业增加露天外摆销售点,方便居民购物。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间建立员工共享机制,加强闲置待岗员工与紧缺岗位对接,满足疫情期间用工需求。
畅通物流通道: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
充分发挥物流连通生产与消费的“大动脉”、“微循环”作用,进一步释放疫情期间应急通行B证保供稳价的政策效应。
支持物流企业依托农产品产地和源头市场,建设一批冷藏设施,完善优质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最先一公里”。
协调相关部门合理调整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制度, 为配送车辆临时停靠作业创造便利条件,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
支持智能快件箱建设,鼓励发展自助提货柜、自动回收机等无人自助服务,提升物流配送智能化水平。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发挥商务领域信用“红黑名单”
进一步完善疫情期间商务举报投诉服务运行机制,保证投诉渠道畅通,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配合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市场投机行为。发挥商务领域信用“红黑名单”制度作用,切实规范疫情期间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维护良好营商和消费环境。
多措并举:为商贸流通企业降本减负
该通知提出,河南省商务厅将与财政、税务、金融、人社等相关部门对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支持企业降本减负、财政补助、金融优惠、用工服务、社保五金等一揽子政策。全面落实《河南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尽可能降低商贸流通企业负担。鼓励各地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争取“一企一策”政策扶持,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