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十周年 120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新进展

2023-10-25 15:20:4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今年恰逢自贸区建设十周年。日前,第三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系统梳理了自贸试验区建设最新进展和成效。

  相关人士在论坛上透露,中国将加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

  在河南郑州的车站口岸,23个省份的超2000多家企业搭乘中欧班列中豫号开展外贸。郑州车站海关关长田艳萍介绍,郑州海关复制自贸区创新政策,“比如我们的回程班列的运费估价改革,截至目前已经在欧洲方向的19条线路全面进行了推广,为企业减免的税款超过了2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的国际贸易成本。”而这只是我国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 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 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营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已经走到第十年。当天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 2023》明确120个制度创新成果在各领域推动的新进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指出,自贸试验区推动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上海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天津的飞机融资租赁跃居全球第二位,浙江舟山万亿级的游戏全产业链格局加快形成,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油气储备基地等,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大红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招牌亮相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双桥的高速收费站棚顶。

  这份报告还指出,面对各种风险挑战,2022年各个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规模、结构等实现稳中向好,折射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对象不断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世界自由区组织是世界各地的经济特区、自由区及其所有者的联合组织,该组织首席执行官萨米尔·哈莫尼表示,中国自贸区快速发展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

  他还认为,中国的数字经济方案将为全球提供参考。“中国通过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积极探索构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和规则,持续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第三届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论坛现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达3.7万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马成芳指出,十年来,全国范围内已累计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涉及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马成芳透露,未来,自贸区将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水平、提升市场准入水平等方面发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环保等重点领域,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破冰、破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 上一篇:第三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
  • 下一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发布 21个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